「仙洞巖」位於基隆市中山區仙洞里,相傳曾有仙人在此修道登天,故稱「仙洞」。 為一處天然海蝕洞,經過幾萬年來的海水衝擊侵蝕,才形成了今天奇異的洞穴景觀,早期時代洞臨大海,置身於洞內能夠聽到海潮拍岸聲,故有「仙洞聽潮」之說,為早期基隆八景之一,可惜自從築港後現已不再有這種情境了。
中座圓通寶殿左方,即可見到左洞之入口處,
「仙洞巖」深約八十餘公尺,其外型如鐘,洞內步道分佈有如「爪」字型的倒寫,主要分為主洞、左洞及右洞,這些洞足以證明基隆西岸一帶在千萬年前是在海底,故如今仙洞巖周邊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海蝕洞,而仙洞巖則是當中最大的一座。要說這些海蝕洞,咱們得先從旁邊另一座海蝕洞「佛手洞」說起。
仙洞巖舊名靈仙洞最勝寺、靈仙洞最勝禪寺、基隆仙洞辨天宮,簡稱仙洞,對兒時我們也都管這一帶叫「仙洞」,而仙洞指的倒也不單是仙洞巖。相傳此洞在清初時期只是漁民休息場所,後為祈求捕魚平安才開始供奉神明。戰後在此修行的仙足尼師則於民國63年(1974年)表示過去傳說有仙人於此得道故名為「仙洞」,有一種說法該仙人指的是呂洞賓。又相傳同治年間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湖南省的和尚於此修行,為其同學夏獻綸請來,後來被夏氏帶回中國大陸,夏氏也於同治十三年(1874年)留有「海外洞天」四字及遊記碑刻。
左洞別名「一線天」,象徵其洞口狹小通道,左洞內部空間幽秘,最多容納10人,洞內祭祀日本七福神中的弁財天神,為日治時期仙洞主祀之神。
左洞別名「一線天」,象徵其洞口狹小通道,左洞內部空間幽秘,最多容納10人,洞內祭祀日本七福神中的弁財天神,為日治時期仙洞主祀之神。
傳說仙洞內深處有一空隙,會自動漏出白米供住持食用且份量剛好,若有客人來訪所獲白米數量也會自動增加。後來有位風水師經過,建議住持將空隙鑿大以獲取更多白米,並將多餘白米轉賣以獲利,住持照做結果白米不再漏出,才瞭解自己因貪心而受騙。」故附近稱為白米甕地區,也才有白米甕炮台之說。
右洞。右方洞穴較為寬敞,為主洞,內建有2層樓,2樓為寮房,1樓以進入岩洞的路線觀之,依序為入口處-下座蓮臺彌勒佛、圓通寶殿-中座蓮臺觀世音菩薩、大雄寶殿-上座蓮臺三寶佛(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、藥師琉璃光佛)。
今日仙洞巖有「小敦煌」之別稱,主因岩壁上刻有「十八羅漢、釋迦牟尼、觀音菩薩」等石雕佛像,此石雕由來則為民國60年代(公元1970年代)基隆市石雕家李榮坤(1958-)的作品。
【基隆景點資訊】
→基隆仙洞巖←
地址: 203基隆市中山區仁安街29-17號
仙洞巖石旁邊有咖啡廳可以好好的來一杯咖啡休息片刻
【DIY美食】→蔬食泰式綠咖哩←
【健康資訊資訊】→神奇止咳蒸洋蔥水←
【DIY美食】→古早味醬油蒸蛋←
【DIY美食】→布丁蒸蛋←
【DIY美食】→DIY醋溜涼拌苦瓜←
【DIY美食】→營養檸檬水←
【DIY美食】→涼拌洋蔥←
【DIY美食】→豆漿簡單加熱方式←
【DIY美食】→DIY 手工蒜頭辣椒醬←
【DIY美食】→素食四神湯←
【DIY美食】→素食四神湯←
【DIY美食】→手撕杏鮑菇←
【快速小黃瓜涼拌】→小黃瓜涼拌(五辛素!)←
【DIY美食】→DIY 手工愛玉←
【DIY美食】→溏心蛋←
【DIY美食】→DIY 手工蒜頭辣椒醬←
【涼拌青木瓜絲】→ 涼拌青木瓜絲 ←
【DIY美食】→素食四神湯←
【DIY美食】→素食四神湯←
【DIY美食】→豆漿簡單加熱方式←
【DIY美食】→簡易梅乾菜滷苦瓜←
【DIY美食】→涼拌苦瓜豆鼓蔭豉仔←
【DIY美食】→清洗蔬果←
【DIY美食】→魚露調配←
【煮茶喝助減肥】→ 酪梨籽茶 ←
【電鍋水煮蛋】→完美水煮蛋←
【DIY美食】→蔬食泰式綠咖哩←
【健康資訊資訊】→神奇止咳蒸洋蔥水←
【DIY美食】→古早味醬油蒸蛋←
【DIY美食】→DIY醋溜涼拌苦瓜←
【DIY美食】→櫛瓜做法←
【DIY美食】→營養檸檬水←
【DIY美食】→涼拌洋蔥←
【DIY美食】→雞蛋豆腐烘蛋←
【新北貢寮店家資訊】→ 三貂角燈塔 ←
【新北五股店家資訊】→賀聖宮←
【林口景點資訊】→ 新北市林口大峽谷 ←
【新北景點資訊】→草嶺古道←
【新北景點資訊】→新北貢寮福隆海景←
【新北|宜蘭】→草嶺古道←
【新北景點資訊】→ 侯硐貓村 ←
【新北瑞芳九份】→九份老街←
【新北景點資訊】→烘爐地_南山福德宮←
【新北淡水景點資訊】→淡水緣道觀音寺←
【新北景點資訊】→平溪老街←